聯系我們
40-0023-0045
省委農辦主任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
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24日訊種業是農業的“芯片”,種業強不強,不僅關系農業競爭力,更關乎國家安全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要開展種源“卡脖子”技術攻關,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。四川是種業大省和種質資源大省,水稻、油菜種子生產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和重要戰略地位,可是,種業短板明顯,大而不強。如何打贏這場翻身仗?
3月24日,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2021年省委一號文件新聞發布會上,省委農辦主任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指出,種業就是我省農業要補齊的一大短板。四川為此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走在了全國前列。
楊秀彬詳細談道,打好種業翻身仗的第一仗,就是做好種質資源的普查。今年我省已經開始摸家底了。“今年我們主要是對畜禽和水產種質資源進行普查,因為農作物這塊的資源普查我們走在了全國前面,已經基本完成,現在主要是畜禽和水產。”楊秀彬說道。
家底摸清楚后,就該思考如何保護好這些珍貴的種質資源了。楊秀彬透露,我們將加快建設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,要把邛崍種質資源中心庫建成西南、中國乃至全球的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。然后各市、縣還要分別制定規劃,對種質資源進行保護,形成保護體系。
還有一個重點,就是加強“2+10”種業集群園區建設。楊秀彬解讀道,“2”就是聚焦糧食和生豬。第一是糧食種業集群,以成都的西邊精華灌區,包括邛崍這個片區,建設育繁推一體化模式的種業集群。第二是在綿陽建設生豬的種業集群。“10”就是10個省級現代種業園區,去年我們培育了9個,今年計劃再培育1個,引領示范帶動全省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。
同時,圍繞“10+3”產業體系,我省還將培育大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。楊秀彬直言,這是我們四川的弱項。我們是種質資源大省,但不是種業強省,最弱的就是缺乏有帶動能力的大型種業龍頭企業。比如,農作物種業龍頭企業,全國前十強我們沒有一家。“所以今年省委已經決定,要系統謀劃四川種業發展,目前正在制定具體方案。”
此外,我省還將組織種業科技攻關。楊秀彬介紹,將篩選一批育種的項目,特別是生物育種的項目,組織在川科研院所,比如中國農科院、中國農大,以及川內的科研院所,如四川農大、四川農科院、四川畜科院、四川草科院、四川林科院、四川農機研究院、西南大學、西南民大、川大這些有生命科學優勢的院校,一起進行攻關。他還特別提到,電子科大也在利用自身優勢進行生物育種研究。“總之,我們要從生物育種的2.0向4.0邁進,來解決卡脖子的問題。”
來源:四川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