辣椒主要病害的預防措施
辣椒生長周期比較長,常常會遇到各種病害的侵害,現將常見的幾種病害及預防措施對大家做一下介紹。
猝倒病和立枯病時兩種高發的病害,兩個病之間有些區別:首先,他們的發病時間不同。猝倒病在苗期前期,剛出土的發病較多,立枯病在苗生長一段時間后發病;其次發病癥狀不同。猝倒病在幼苗出土前會引起爛種,出土后莖基部產生水漬狀病斑,幼葉還是綠色時苗子即猝倒死亡,發病急速;立枯病發病時產生暗褐色病斑,逐漸凹陷,莖部溢縮,繞莖一圈植株站立枯死,發病較長。
預防措施有:
1.降低苗床濕度,改善通風條件;2.如果密度過大可以假植分苗,降低苗床密度3.可用的藥劑有普力克水劑600倍,惡霉靈1000倍,苗床用甲基托布津消毒處理。
灰霉病在溫度15-23℃,濕度90%以上時容易發生,屬于低溫高濕性病害,在冬春季保護地里發生比較普遍。 辣椒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,苗期發病子葉頂端褪綠變黃,濕度大時呈水浸狀軟腐;后擴展至幼莖,幼莖變細縊縮呈棕褐色,使幼苗病莖折斷或萎蔫枯死。成株期發病,初始葉外沿褪綠形成水浸狀淺褐色病斑,擴展后呈圓形或橢圓形、褐色并帶有淺褐色輪紋的大型病斑,濕度大時病斑上密布灰色霉層,發病末期可使整葉腐爛而死。
預防措施有:
1.加強大棚、溫室通風。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,并控制水量,不可過大。雨后及時排除積水,棚內合理通風降溫。2.清除菌源。及時清除病果,帶出大棚、溫室外深埋。收獲后,徹底處理病株等,進行深翻,將遺留的病葉、病枝等翻入深層。進行地膜覆蓋栽培可減輕灰霉病的發生。3.藥劑防治。可用50%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-1500倍液、25%咪鮮胺乳油2000倍液或50%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7~10天1次,視病情連續防治2~3次。
青枯病的主要癥狀是植株迅速萎蔫、枯死,莖葉仍保持綠色。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,有乳白色菌液排出。
預防措施有:
1.實行輪作。與非茄科蔬菜輪作,最好與瓜類或禾本科 作物輪作,不要與茄科蔬菜相互接茬栽種。2.調整土壤酸堿度。微堿性土壤可抑制青枯菌的生長。3.及時拔除病株。隨時拔除病株,并向病穴內灌20% 福爾馬林液或20%石灰水進行消毒。4.可用以下藥劑防治。出現中心病株時,可噴灑72%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,或77%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每隔7~8天噴藥或灌根處理2-3次。
病毒病有以下幾種癥狀:1.斑駁花葉型。 植株矮化,葉片呈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,葉脈上有時出現褐色壞死斑點,主莖和枝條上會出現褐色壞死條斑,常常出現落葉、落花、落果或畸形果等現象,嚴重時致使整株死亡。2.蕨葉型和叢枝型。 辣椒葉片畸形叢生,葉脈褪綠,出現斑駁,頂部葉片細小,深綠色,向下卷曲,葉片增厚,變窄呈線狀,莖節間縮短,有時枝條叢生,后期植株矮化,果實呈現深綠和淺綠相間的花斑,有疣狀突起,病果常畸形,易脫落。
預防措施有:
1.種子消毒。播前用清水浸泡種子4小時,放入10%磷酸鈉中浸30分鐘,再用清水沖洗,或用0.1%高錳酸鉀浸泡30分鐘,再用水沖洗。2.及時防治蚜蟲、飛虱等傳播病害的害蟲,減少傳病機會。3.加強田間管理。適期早播,多施磷、鉀肥、常噴葉面肥、清楚雜草、盡量避免連作,將前茬作物帶出田間,挖坑深埋。4.化學藥劑可以用氨基寡糖素,病毒A,病毒K,鹽酸嗎啉胍,香菇多糖等。
炭疽病發病時如果果實染病,先出現濕潤狀、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,稍凹陷,斑面出現明顯環紋狀的橙紅色小粒點,后轉變為黑色小點,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。天氣潮濕時溢出淡粉紅色的粒狀粘稠狀物,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團。天氣干燥時,病部干縮變薄成紙狀且易破裂。
預防措施有:
1.首先選擇地勢較高,排水良好,沒有重茬的地塊做苗床。2.其次苗床消毒,可以用多菌靈或者百菌清可濕性粉劑處理苗床的;出苗后立即噴藥預防及治療,每隔5天-7天噴一次,連噴2次-3次。可以選擇的藥劑有嘧菌酯,苯醚甲環唑,咪鮮胺,吡唑醚菌酯。
瘡痂病主要危害葉片、莖蔓和果實;葉片染病后初期出現許多圓形或不規則狀的黑綠色至黃褐色斑點,有時出現輪紋,葉背面稍隆起,水泡狀,正面稍有內凹;莖蔓染病后病斑呈不規則條斑或斑塊;果實染病后出現圓形或長圓形墨綠色病斑,直徑0.5厘米左右,邊緣略隆起,表面粗糙,引起爛果。
預防措施有:
1.實行輪作,與非茄科一蔬菜輪作2-3年;用無病新土育苗,以防種子帶菌。2.種子消毒,種子用55℃熱水浸種15分鐘,再浸種8小時后催芽播種。3.高畦種植,避免積水,做到下雨地里不積水。4.深翻土壤,加強松土、追肥,促進根系發育,提高植株抗病力,并注意氮、磷、鉀肥的合理搭配,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、生物菌肥。5.可以選擇的化學藥劑有,農用鏈霉素,中生菌素,氫氧化銅,噻菌銅等。
晚疫病在辣椒整個生長期都會危害,莖、葉、果實均可染病。苗期發病,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浸狀軟腐或摔倒;莖基部呈黑褐色,幼苗枯萎而死;葉片染病,病斑圓形或近圓形,直徑2~3厘米,邊緣黃綠色,中央暗褐色;果實染病始于蒂部,初生暗綠色水浸,狀斑,迅速變褐軟腐,濕度大時表面長出白色霉層,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,殘留在枝上;莖和枝染病,病斑初為水浸狀,后出現環繞表皮擴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條斑,病部以上枝葉迅速凋萎。一般田塊死株率達到30%,發病嚴重的達80%,可造成毀滅性損失。
預防措施有:
1.種子消毒處理。使用熱水燙種或者藥劑浸種處理種子后催芽播種。2.加強栽培措施管理。將田間植株及病殘體帶出田外燒毀或漚肥,以減少田間侵染源。實行除茄科類作物以外的作物的輪作,最好是水旱輪作。宜采用滴灌或澆灌,嚴禁大水漫灌。采取高壟地膜栽培,增加早期土溫,促進發根。肥料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,氮、磷、鉀肥要合理搭配,苗期宜少施氮肥,開花結果期適當增加施肥量。讓土壤暴曬或凍堡,以減少線蟲的危害。3.藥劑防治。可選擇的藥劑有殺毒礬,代森錳鋅,烯酰嗎啉,杜邦易保,杜邦克露,銀法利等。